遠離平安信用卡催收代理陷阱,合法維護個人權益
2023-04-01 11:45:35 | 來源:財訊網 |
2023-04-01 11:45:35 | 來源:財訊網 |
如果某天你發(fā)現(xiàn)你的平安銀行卡由于逾期被催收,而你當前正處于資金困難階段,難以在限定期限內還款。正當你焦躁不安,為此事感到頭疼時,你突然刷到“專業(yè)反催收”的廣告,你會怎么做呢?
好的做法是,你成功抵制了誘惑,通過官方渠道解決了燃眉之急。但現(xiàn)實還是有不少人選擇截然相反的道路,他們被“負債上岸”、“減免費用”等看似就極為荒謬的廣告詞輕輕給套住了,隨之迎來的是無盡的后悔。就比如平安信用卡持卡客戶白女士逾期總欠款接近4萬,只因網上看到一家債務重組公司表示可以代理客戶協(xié)商還款、幫助客戶上岸,就仿佛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,白女士聯(lián)系了該機構。在該機構人員“專業(yè)咨詢指導”之后,白女士簽下了一份所謂的“代理合同”、支付了1000多元的定金并且在對方的要求之下,將個人征信報告、手機卡等均寄送給了對方。但3個多月過去,白女士不但沒有等到預期的處理結果,反而查詢到自己的信用卡賬單欠費增多、逾期更加嚴重。除了白女士,還可能有李先生、張女士等等愿意去相信這樣的“專業(yè)咨詢”的持卡消費者。
這些“專業(yè)咨詢”中介的背后藏著的是一些非法中介,他們大多以律師身份自居、或聲稱認識銀行內部人員承諾可以替客戶解決平安信用卡催收難題,實則是慫恿客戶虛構事實、偽造證據惡意逃廢債。
除此之外,所謂的平安信用卡催收“維 權代理”中介還可能帶來以下風險:
風險一:個人信息遭到泄露,且極可能會被非法出售、非法使用。
風險二:征信及經濟均面臨損失,有的反催收公司借著“咨詢費”的名義,要求客戶先交付一定金額的費用,且還可能會導致客戶個人征信信息產生不良記錄。
風險三:因受反催收公司的蠱惑,部分客戶參與編造事實、提供虛 假材料,從而進行惡意投訴,還可能面臨法律風險,涉嫌違法犯罪。
平安信用卡催收維 權代理中介是違法違規(guī)行為,早在2021年銀保監(jiān)會就明確表態(tài),將堅決打擊惡意逃廢債行為,加強對“反催收”等違法違規(guī)網絡群組的治理。廣東、北京、浙江、江蘇、廣西等多地的金融監(jiān)管、公安、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聯(lián)合發(fā)布通告,提出嚴厲打擊金融領域的“非法代理投訴”“代理維 權”亂象專項治理。
因此,遇到平安信用卡催收怎么辦?由于個人信用象征著我們經濟活動的個人身份證,如何使用及保護好我們的個人信用極為關鍵。我們應根據自身經濟情況和風險承受能力,理性使用信用卡;同時堅決對非法代理維 權行為說“不”,警惕參與非法“代理維 權”;如果出現(xiàn)白女士進退兩難的局面,我們也可以和銀行進行協(xié)商,如何在不影響征信記錄的情況下,緩解還款壓力。最后,我們還要學會依法理性維護自己的權益,遇到金融消費糾紛時,不應該抱有僥幸心理,而是及時向相應的金融機構提出合理訴求,或通過其他合法途徑依法維護我們的正當權益。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